中国大学教学

专家论坛

  • 未来工程教育形态: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服务型教育

    徐晓飞;李廉;战德臣;张龙;

    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新技术、新经济与新业态不断涌现,人们的学习、交流与合作方式正发生新的变化,高等工程教育也在不断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人才。在未来社会,高校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合格毕业生,更要努力保持和提升学生在其终身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为此,高校现有的学历教育模式将逐步向自定义节奏的服务型教育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未来工程教育形态将发展成为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服务型教育。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服务型教育发展的动态与趋势,提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不断变化的可持续竞争力人才需求观,探讨了服务型教育形态与模式,阐述了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服务型教育体系及新模式、服务型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向服务型教育的开放教育生态,探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新工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9年05期 No.345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一流本科教育

  • 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王瑶琪;尹玉;

    本文从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使命入手,阐述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本质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未来培养社会的中坚和引领者,着力点是聚焦受教育者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即具有引领或服务社会、世界走向美好未来的信念力,真善美的践行力、应对超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耐力;指出高水平本科教育要处理好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本科教学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制度构建和资源支持,即在教学理念上明确"教学研究"的学术性质,进行以"宽口径、厚基础、前瞻性、动态化"为标准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增强针对"以本为本"的制度支撑,从而加快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

    2019年05期 No.345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教谈学

  • 论混合式教学的六大关系

    于歆杰;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作者结合近年来与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合作的经验,探索了多种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总结了与混合式教学相关的六对关系,即:投入和产出,强调教师应基于OBE思想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单向和双向,提供了移动互联时代教师的生存之道;加法和减法,讨论了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效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向和负向,使得课堂教学中侧重优秀学习者的"牵羊"策略和侧重一般学习者的"轰羊"策略可以同时进行;混乱和秩序,通过人为制造的、有灵魂的混乱提升了学生在课堂里的思维活跃水平;简单和真实,强调从简单数据可以获取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真实洞察。

    2019年05期 No.345 14-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人才培养模式

  • 需求牵引能力导向 多模式培养机械工程创新人才

    乔莉;袁军堂;汪振华;汪惠芬;滕燕;

    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驱动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元化需求,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急需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为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不高、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工程科学家、复合性人才、国际化人才和"一带一路"留学人才等六种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开展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能力导向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05期 No.34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混合式工程实践的教学重构

    王留芳;曲凌;

    本文通过对整个教学周期22个教学班级581名学生的工程背景、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以目标递进分层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课内引导、线上学习,线上答疑与课内实践、特需预约"相融合的混合工程实践模式,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实践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积重效应的影响,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还有效地解决了以CDIO模式为主线的项目教学久悬不决的课外实践指导与教师工作时间相冲突的矛盾。

    2019年05期 No.34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工程哲学视域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王章豹;张宝;陈翌庆;

    以工程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哲学对工程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新工科建设的初步实践,就工程哲学视域下卓越工程人才"五重"(重系统、重创新、重实践、重人文、重质量)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019年05期 No.345 29-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专业与课程建设

  • 新工科背景下物理基础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陈强;

    新工科建设的精髓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本文从宏观管理、微观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在新工科建设中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和加强以物理类课程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新工科背景下物理类课程的改革途径给出了建议。

    2019年05期 No.345 34-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MOOC的物理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旭珍;王新葵;宋雪旦;王新平;石川;纪敏;田东旭;陈冰冰;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提升学时相对较少的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依托"物理化学"中国大学慕课,采用翻转课堂与传统讲授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构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2019年05期 No.34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学管理

  •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金课”建设

    陈翔;韩响玲;王洋;张鸿雁;

    建设中国"金课"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重要主题。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在深入剖析、反思传统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特别是过分强调定量评价等现状弊端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从总体设计、实施过程、计算办法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的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019年05期 No.345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评估与“金课”建设

    蔡映辉;

    "水课""金课"已写入教育部正式文件,这是近期高等教育的热词。文章描述了"水课"的表现,分析了"水课"存在的原因,并对"水课""金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理念进行课程评估设计,通过评估剔除"水课",以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标准建设"金课",提高课程的质量。

    2019年05期 No.34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创新教学管理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

    孙燕华;

    课程思政作为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尝试,已经得到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从理念形成到沪上试水乃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已经在上海高校乃至各地高校蔚然成风。这与各大高校的本科教学管理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围绕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明确提出高校的本科教学管理理念、机制以及平台的创新,有利于深化课程思政工作。

    2019年05期 No.34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研究·探索

  • 数据分析助力翻转课堂 精准教学促进思维提升——以“文学批评”课程为例

    徐敏;

    大数据时代为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本文以文学批评课程翻转课堂为例,探讨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动态追踪并分析学生的学情,准确定位课堂中各类学习人群,创建积极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如何在以伙伴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堂中及时筛查学习风险,通过分类分层的教学干预,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并进而展望学习分析在未来人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2019年05期 No.345 60-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情感指数对MOOC学生成绩的预测研究

    赵帅;黄晓婷;卢晓东;

    MOOC学生情感状态与学习成绩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优化教学设计,但少有深入研究。本文用文本分析法定义并计算了一门中文MOOC课程学生的"快乐指数"和"痛苦指数",发现"快乐指数"与成绩无显著关联,而"痛苦指数"能显著、正向地预测成绩,是MOOC课程的挑战度指数。MOOC平台可设置实时反馈机制,将"痛苦指数"等数据提供给教师,方便及时、针对性优化教学或者提供翻转。同时,"痛苦指数"有潜力成为鉴别MOOC中"水课"的指标。

    2019年05期 No.345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认知偏差与批判性思维教育

    崔晓红;

    我国高等院校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了,但远没有显示出它应有的效果,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并不能应用于其他情境。本文尝试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认知原因,指出认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迁移,并提供了一些去偏差策略,其中的元认知方法可帮助我们识别去偏差策略使用的情境,以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2019年05期 No.345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学学术与教师发展

  • 教学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吴平;曾德军;

    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学校没有聚焦于人才培养,教师教学没有真情投入,师德建设在学生身上反映出较多问题。从教学视角探讨高校师德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本分的回归,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进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把握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注重教师自我修养提高,完善学校政策导向。

    2019年05期 No.34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教学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吴平;曾德军;

    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学校没有聚焦于人才培养,教师教学没有真情投入,师德建设在学生身上反映出较多问题。从教学视角探讨高校师德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本分的回归,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进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把握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注重教师自我修养提高,完善学校政策导向。

    2019年05期 No.34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智能化时代提升教师对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

    张梦涛;石志恒;白述亮;

    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分析了智能化时代该校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172名教师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校教师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对智能化时代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中作用的接受程度对其智能化改革意愿具有正向关联;高校教师对智能化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与其智能化改革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让教师适度了解智能化新技术有助于增大改革意愿,减少改革的主观阻力;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类别对其智能化改革意愿也有重要的影响,统计学专业和理学类专业教师智能化改革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专业;院系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对智能化改革的迫切意愿对本学院(系)教师具有显著的扩散作用和带动作用。

    2019年05期 No.345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能化时代提升教师对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

    张梦涛;石志恒;白述亮;

    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分析了智能化时代该校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172名教师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校教师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对智能化时代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中作用的接受程度对其智能化改革意愿具有正向关联;高校教师对智能化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与其智能化改革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让教师适度了解智能化新技术有助于增大改革意愿,减少改革的主观阻力;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类别对其智能化改革意愿也有重要的影响,统计学专业和理学类专业教师智能化改革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专业;院系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对智能化改革的迫切意愿对本学院(系)教师具有显著的扩散作用和带动作用。

    2019年05期 No.345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材建设

  • 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依托于世界一流的本科教材

    邢悦;

    美国不仅有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且有世界一流的本科教材。本文以美国的国际关系概论课教材为例,介绍了美国本科教学与教材的关系,美国优秀教材的特点和生产过程,并对我国大学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提出建议。

    2019年05期 No.345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依托于世界一流的本科教材

    邢悦;

    美国不仅有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且有世界一流的本科教材。本文以美国的国际关系概论课教材为例,介绍了美国本科教学与教材的关系,美国优秀教材的特点和生产过程,并对我国大学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提出建议。

    2019年05期 No.345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教材出版的视角看高等教育教材政策的历史变迁(1996—2015)

    王军;

    政策"对整个社会进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其中就涉及如何进行政府与企业间的"价值的权威性分配"。高等教育教材政策就是此类比较典型的教育政策。它进行着政府、高等教育、企业间的"价值分配"。本文以"九五"以来连续四个五年规划(1996—2015年)中的高等教育教材政策文本的变化,重点是通过企业的视角解读高等教育教材政策。

    2019年05期 No.345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教材出版的视角看高等教育教材政策的历史变迁(1996—2015)

    王军;

    政策"对整个社会进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其中就涉及如何进行政府与企业间的"价值的权威性分配"。高等教育教材政策就是此类比较典型的教育政策。它进行着政府、高等教育、企业间的"价值分配"。本文以"九五"以来连续四个五年规划(1996—2015年)中的高等教育教材政策文本的变化,重点是通过企业的视角解读高等教育教材政策。

    2019年05期 No.345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名师风采

    <正>赵旭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马工教材《商法学》首席专家。中国商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

    2019年05期 No.34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